从第一张CD唱片的诞生到如今行业进一步洗牌,人们对CD机的需求越来越少的今天,CD仍在探索更多的可能。早在1972年,飞利浦公司就展示了一种新型音频介质——镭射影碟,其技术被称为“Video Long Play”(VLP),旨在将家庭视频引入大众市场。这为CD的诞生奠定了技术基础。随后,飞利浦的工程师在渴望创造能用来取代黑胶唱片的产品时,决定以VLP技术为基础来进行开发,为被称作“Audio Long Play”(ALP)的音乐创造一种大直径光盘。飞利浦的工程师发现,以模拟格式在光学影碟上录制的音频容易出现漏码问题,缺乏所需的保真度。因此,他们转向使用数字音频信号,并通过数学错误纠正来掩盖光盘音频播放中的不完美之处。与此同时,索尼公司也致力于数字音频信号技术的研究,并推出了自己的PCM(脉冲编码调制)录音机。飞利浦和索尼两家公司看到了数字音频技术的潜力,决定共同开发一种理想的记录介质。经过数次交涉和规格讨论,他们最终确定了CD的规格,包括直径为12厘米、采样频率为44.1KHz、位深为16比特。这两家公司还以荷兰一毛钱硬币的尺寸确定了光盘内孔的直径。于是在1982年8月17日,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在德国汉诺威附近的Langenhagen工厂制造出